我的账户
尤溪新媒体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尤溪新媒体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尤溪新媒体公众号

尤溪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明星夫妻因“育儿分歧”离婚!孩子,竟然了婚姻失败的元凶之一?

2022-07-28 发布于 尤溪新媒体
电影奇门遁甲2 https://www.touzitop.com/ysxm/10548.html

昨天下班回家,听到邻居家又双叒在吵架了!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他们几乎每次都是因孩子的一点小事吵起来,最后上升到对彼此的不满。

他家孩子才2岁多,这样吵下去,着实让人担忧。

本以为孩子的到来,会让一个家更完整幸福,却未曾料到,竟成为夫妻矛盾的导火索。

尽管相恋10年结婚2年,美国好莱坞巨星夫妇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还是因育儿分歧选择了结束婚姻。

无独有偶,就连我们的天王周杰伦也被昆凌爆料,两人经常有育儿分歧!

黑龙江的张女士也因育儿观不同与丈夫多次争吵,导致感情不和,三年内三次起诉离婚。

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即使再恩爱的夫妻,对待孩子的教育,也难免会有不同的想法。

有分歧是正常,但大家往往各执己见,将情绪不断放大,矛盾就被点燃了。

最初可能只是因为孩子多吃了一颗糖,少吃了一碗饭,到最后都会演变成“不负责任”、“玻璃心”等等无端地指责,深深伤害彼此的感情。

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亲子教育的冲突已成不幸婚姻的三大“元凶”之一。

而夫妻育儿理念的不同,除了伤害夫妻关系,还会影响孩子。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说过一句话:“管孩子,只有一种声音。”

如果观念不一致,一会儿让孩子往东,一会儿让孩子往西,往往会带来3种结果:

1、孩子两头讨好

爸爸说可以吃糖,妈妈说不能吃糖,孩子就很懵。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孩子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来自于对周围人的观察。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成“两面派”,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

还可能为了让父母高兴,极力满足双方的要求,形成讨好型人格。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2、孩子无视你的教育

教育方式不同,对孩子的要求朝令夕改,甚至当着孩子面互相指责。

这只会让父母的权威大打折扣,你说的话孩子可能根本不听。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大人们说的话,连他们自己都说服不了,还指望孩子会听吗?

3、孩子钻空子

有一些“机灵鬼”宝宝,还会利用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挑起矛盾,达成自己的目的。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很多时候,父母只顾着自己争辩,话题越吵越偏,却忘了初衷是为教育孩子。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你们没法在教育上达成一致,也别当着孩子的面吵。

他们年龄虽小,但也会听会看会琢磨。

当夫妻育儿理念不合时,如果妥协,什么都听一个人的,那另一个人的参与感就会变弱。

最终孩子的教育多半会变成一个人的事,这个结果估计没人想要。

所以,比起“妥协”,更好地做法是“商量”。

毕竟孩子的教育,终归是要父母两个人合作完成的事,这是责任,亦是义务。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1、求同存异:大方向一致,不抠细节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种教育方式。

即使遵循同一种育儿理念,实操起来做法也会有不同。

就像邻居夫妻俩,他们其实都同意孩子小吃糖不好,只是执行细节有差异。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这种情况,不妨给彼此一个机会,看看哪种方式执行起来更适合孩子。

如果孩子不吵不闹,爸妈引导能避开吃糖这件事,那就不吃了;如果孩子总是惦记,总吵闹着要,那夫妻两人共同定个原则,一致执行。

2、行动者更有发言权

这一点主要是为了拒绝诈尸式育儿,现实生活中,总有一方不怎么带孩子,却总爱指手画脚。

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光说不练的架势,着实让人来气。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知乎上曾有个爸爸提问,老婆不学习育儿知识,也不看育儿书,很多教育方法都错了,怎么办?

科大大觉得,与其在网上发帖询问,不如多多承担带娃的工作,实践自己的育儿方法,再慢慢讲给老婆听。

我相信,没有妻子会拒绝。

3、出现分歧,有效沟通很重要

沟通这件事,简单来看就是张张嘴就好,但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无效沟通。

你这样做不对!

你咋又这样做!说了很多次了,不要……

为啥你每次都跟我反着来……

这样一开口就指责的话,哪怕是出于担忧,也会让对方觉得不满。

心理专家许金声曾提出“通心三原则”,不妨试试这样沟通:

图片来源:科学家庭育儿原创

养孩子这件事,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

即使大家想法不同,出发点却都一致——出于对孩子的爱!

而爱的表达是多样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被宠爱呵护,也需要被严苛教育。

当出现分歧时,不妨多一些理解,多多沟通。

好的家庭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前提,有爱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必然不会差!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尤溪新媒体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尤溪新媒体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尤溪新媒体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尤溪新媒体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