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尤溪新媒体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尤溪新媒体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尤溪新媒体公众号

尤溪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生物医药行业:战“疫”追踪:新冠疫情下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能否迎来突破性发展?

2021-06-18 发布于 尤溪新媒体
合集交友网

  截至2020 年2 月14 日早上10 点,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人数63,923人,疑似病例人数13,435 人,治愈人数7,019 人,死亡人数1,489 人。此次疫情下,公共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创新进一步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同时民众日常卫生防护意识也将提升、防护知识更加全面。

  生产病毒诊断试剂盒、医用口罩防护服、抗病毒药物、血液制品、以及消毒水等物资的企业纷纷加入抗疫大军,短期内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品牌影响力提升,对业绩也有一定提振作用。此次疫情促使医疗产业中的部分板块如第三方诊断机构、互联网医疗平台等短期内有了突破性发展。同时突发疫情也反映出医药研发领域的一些问题,即对流行性病毒的研究和药物研发欠缺。

  诊断类

  “找到病根”,及时确诊是疫情防控和治疗的第一步。根据湖北省卫健委通报,1 月24 日24 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仅729 例,但届时湖北省已有大量发热咳嗽出现疑似症状的患者,却无法得到及时的确诊和医治。

  根据国家卫健委陆续发布的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送检样本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呈阳性一直为确诊的主要病原学证据。核酸检测所用试剂盒的紧缺成为第一道关卡。国家药品监督局很快开启了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截至2 月10 日,药监局累计应急审批了7 家企业7 个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所属企业分别是之江科技、达安基因、圣湘生物、华大基因、捷诺生物、伯杰医疗和辉睿生物,均为第三方生物检测机构。此外,还有约100 家医药检测企业均完成新冠病毒检验试剂盒的研发,并提交审批。根据统计,目前新冠肺炎试剂盒的产能已达到77 万人份/天,供给量可基本满足疫情所需。

  初期检测困难的原因除了试剂盒短缺以外,检测场地达不到标准、操作人员专业度欠缺等也是重要原因。PCR 病毒检测不仅要求达到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PCR 实验室,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持有PCR 上岗资质和丰富的PCR 检测工作经验。这对于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的各层级医院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数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入到抗疫行列,分担了各地疾控中心和医院大量的新冠病毒检测工作,金域医学、华大基因、华银医学、达安基因等头部机构被纳入部分地区卫健委推荐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名单。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加入,有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但另一方面,关于确诊方法是否以核酸检测为阳性作为主要标准也一直存在争议。2 月13 日,湖北省新增确诊人数14,840 人,较前一日翻了近10 倍,其中13,332 例均为临床诊断病例。根据中央指导组专家童超晖解释,临床诊断病例表现为核酸检测为阴性,但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病史、症状体征、临床化验、CT 等综合判断并确诊。关于确诊方法调整的原因,部分报道也提及湖北省不少疑似病人核酸检测为阴性,取消隔离后病情加重,同时传染更多人群。可见目前增加临床综合确诊方法是一种更谨慎的做法,但同时也反应出目前用试剂盒的检验精度较低。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接受采访表示,“试剂盒产品研发过程中,原材料制备、生产工艺选择、研发人员能力、技术手段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偏差,偏差累计起来可能会导致试剂盒产品灵敏度出现差别”、“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实操技能,样本的采集部位和手法可能不符合规范,就可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小结:

  1、第三方检测公司在医疗体系中地位提升,疫情后有望承担更多病情诊断工作。第三方生物检测公司在本次疫情的病毒检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医疗机构和地方政府展开合作,对检测工作的时效性和检测结果的权威性都有较高保障。

  2、短期内对检测公司的品牌形象建立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公司实际获利情况有待明确。部分企业表示病毒检测利润空间较小,且因本次疫情紧急目前试剂盒多为免费提供,之后由政府付款,因此销售确认情况暂不明,实际获利情况有待明确。

  3、各家检测公司的技术分化情况凸显,检测的精准度、时效性仍有待提升。13 日起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纳入确诊病例统计,虽然可视为更谨慎加强疫情防控,但同时意味着目前试剂盒的检测准确度较低。

  医用防护、医疗设备类

  新型冠状病毒的一大特征就是传染性极强,全国确诊人数持续呈现几何式增长。

  尤其在疫情初期,湖北省尤其武汉市医用防护、医用设备等物资极其紧缺。根据国家药监局的公告,截至2020 年2 月5 日16 点,药监局应急批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共72 个,涉及产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使用手术衣、可重复使用手术衣、一次性使用医用帽、一次性使用手术帽、医用隔离病床、隔离舱、一次性使用手术巾包、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单、一次性医用检查手套、一次性医用外科手套、无创呼吸机、鼻塞导管、加热呼吸管路、红外体温计、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数字化移动式X 射线机、一次性使用介入手术包、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包、一次性使用吸痰包。可见,本次疫情缺口较大的医疗器械种类多样,尤其因为病毒极强的传染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帽等防护类用品缺口更大。

  口罩除了医护人员必需,也是人们日常出行防范病毒的必备用品。尤其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口罩的需求量剧增。根据工信部副部长2 月4 日接受采访介绍,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 万只,包括医用、工业用所有种类。其中医用外科口罩220万,医用N95 口罩的产能只有60 万。口罩产能的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截至2 月10 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76%,医用口罩产能利用率达到87%。

  若我们以2 月17 日作为基准日期进行测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 年末,全国就业人数为77,471 万人。我们假设17 日复工率只有50%,每人每天只需一只口罩,每天口罩的需求量将达到约3.9 亿只。若不考虑新增产能,假设口罩生产企业从1 月25 日陆续复工,至2 月17 日可以生产24 天,再扣除掉口罩压片、消毒等生产工序到出厂供给市场最短7 天,同时假设平均每天产能利用率能达到70%,累计可供给市场的口罩约2.4 亿只,仍然有1.5 亿的缺口。即使部分商家存在囤货,但由于口罩存在一定保质期,囤货量也不会太高,且大多已于疫情初期供给武汉市等疫情重灾区。

  由此不少非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富士康、比亚迪、中顺洁柔、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等均开发生产线生产口罩。这些制造业巨头一方面需提供足量口罩供自家员工复工,另一方面也将补给全市场口罩需求。

  小结:

  1、短期的需求激增刺激生产和采购,包括医护工作和民众出行所需防护物资,以及医院扩建所需医疗设备等。复工后口罩等防护物品短期内仍供不应求,短缺时长视疫情控制情况。资本蜂拥而上,疫情结束后需警惕产能过剩的风险。这点担忧在资本市场上已有体现,口罩防护题材股票在春节后开盘快速拉高后,近两日纷纷出现回调。

  2、同检测类企业类似,此次产销大幅增长的医用防护、医用设备类企业也需等待政府结账,实际获利情况有待明确,短期内企业保持充足现金流仍是挺过疫情的关键所在。

  新药研发类

  新冠病毒在发展初期,对病毒的了解尚浅、无针对性特效药等因素成为恐慌主要源头。随着疫情的发展,科研团队对病毒的研究加深、临创用药的不断试验,目前已有20 多种药物用于新冠病毒的临床实验。

  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吉利德公司研发的瑞德西韦,原本为防治埃博拉病毒而研制,目前正由中日友好医院医疗团队牵头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三期临床实验。其他当前发现较为有效的药物还包括达芦那韦(抗HIV 药物)、磷酸氯喹(一种抗疟药物),均已开展三期临床实验。达芦那韦目前仅有美国强生公司旗下西安杨森制药公司一家生产,相关的中资企业主要涉及博腾股份和雅本化学,这两家企业生产达芦那韦中间产物或原料药。磷酸氯喹的生产企业包括多家中国大型制药企业,如金陵药业、上海医药、精华制药、白云山等。

  本次疫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治疗领域的数种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藿香正气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胶囊也被纳入诊疗方案推荐药物。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据4 省试点临床观察显示,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此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能力,在本次新冠病毒肺炎诊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结:

  1、中国抗病毒领域创新药研发能力和投入较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创新药临床申请集中在抗肿瘤领域,对新型病毒的药物研发投入不足,这与医药研发企业短期投资回报不佳有直接关系。疫情有望促进政府加大对新药研发的重视和支持。

  2、短期内抗病毒药物、血液制品等领域的生产和投资可能非理性增长,后期会小幅回调。而其他药物制造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注册专利、原材料采购、生产、流通等,短期内都会因疫情延迟复工等因素受到负面影响。

  3、中资里面大型制药企业拔得头筹,医药研发难度大且周期长,医药类初创企业需要资本长期支持。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同业整合热度高涨,大型药企通过收购可快速获得专利、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业绩;中小型医药研发企业也可通过整合提高抗风险能力。

  4、中医药治疗在此次疫情中表现亮眼,能否吸引风险投资进入有待观望。我国一级市场对医药领域的投资集中在西医,中医几乎无机构涉足。涉及到投资理念、投资回报等问题,中医药此次疫情后能否吸引风投进入仍有待观望。

  医疗服务类

  为加强疫情防控,在国家减少人群聚集、居家隔离的号召下,人们出行频率大大降低。医疗服务类的中小型医院、诊所等面临一至两个月内难以开业、客户流量极小的问题。虽然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和呼吸科就诊量高企,但由于担心交叉感染,其他科室的接诊量和手术量将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政策红利下实现突破性进展。

  2 月7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12 号),明确提出要科学组织和有效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1 月31 日,上海市首批8 家市级医院开通互联网线上问诊,各地多家医院也陆续推出了发热症状的在线咨询门诊。除此之外,互联网医疗平台也纷纷推出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的问诊专区,如微医、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春雨医生、好大夫、企鹅杏仁等,2020 年春节期间问诊人数较平日激增。

(文章来源:北京清科创业信息咨询)

文章来源:北京清科创业信息咨询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 尤溪新媒体
    1970-01-01
尤溪新媒体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尤溪新媒体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尤溪新媒体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尤溪新媒体 X1.0@ 2015-2020